bān

拼音
bān gù
注音
ㄅㄢ ㄍㄨˋ

班固的意思

词语解释

班固bān gù

  1. (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父班彪也是史学家。他继承父业续修《汉书》。又善于作赋所写《两都赋》为汉赋名篇。公元89年随大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后窦宪专权被杀他受牵连,死在狱中。《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妹班昭续成。

国语辞典

班固bān gù

  1. 人名。(西元32~92)​字孟坚,汉班彪子,明帝时为郎曾与傅毅典校秘书后续其父彪所著《汉书》,积二十余年乃成。为断代史之祖。著有〈两都赋〉、〈封燕然山铭〉等四十余篇作品传于后世。

网络解释

班固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概述图班固画像来源:中华英烈祠)

班固的字义分解

  • 班 [ bān ] 1.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 排班。按部就班。 2.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 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3.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4.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 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5. 定时开行(xíng)的。 班车。班机。班期。 6.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飞机走”)。 7. 调回或调动(军队)。 班师。班兵。 8. 古同“斑”,杂色。 9. 姓。

  • 固 [ gù ] 1. 结实,牢靠。 坚固。稳固。巩固。凝固。加固。 2. 坚定,不变动。 固执。固定。固本。 3. 本,原来。 固有。固步自封(亦作“故步自封”)。 4. 鄙陋(见识浅少)。 5. 姓。

班固造句

1、班固曾把经学研究这个特点视为“大患”。

2、班固是御用文人,他的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

3、村中有班妤山、班家古寨等遗迹,班氏家族班彪、班固、班超、班昭名垂青史,为村子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4、班固也认为燕地之民不聪明,而且轻佻浮薄无威仪,但他又认为燕民有一大长处,就是敢于急人所难,乐于助人。

5、班氏家族,也以班彪、班固、班超、班昭等历史文化名人为代表。

6、五色圆坛内封玉册,这与东汉时期班固所著《白虎通义》所述相近,曾记载有: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

7、"指事字"于"六书"中之次第,许慎列为"六书"第一,班固次于第二,郑司农位置于第四,后世学者皆依班固。

8、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两个哥哥班固、班超都是当时的文史大家。

9、物生清洁,洗除其枯,后来唐朝孔颖达对清明的这个解释,显然就来自班固对姑洗的定义。

10、并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其中国本之《禹贡》,外夷本班固《汉书》,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以朱,刊落疏舛,多所厘正。

班固的相关词语

【班固】的常见问题

  1. 班固的拼音是什么?班固怎么读?

    答:班固的拼音是:bān gù
    点击 图标播放班固的发音。

  2. 班固是什么意思?

    答:班固的意思是:人名。(西元32~92)​字孟坚,汉班彪子,明帝时为郎,曾与傅毅典校秘书,后续其父彪所著《汉书》,积二十余年乃成。为断代史之祖。著有〈两都赋〉、〈封燕然山铭〉等四十余篇作品,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