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蚀
- 拼音
- fēng shí
- 注音
- ㄈㄥ ㄕˊ
- 词性
- 动词
- 繁体
- 風蝕
风蚀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风蚀
地壳物质被天然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溶解作用、磨蚀作用和搬运作用)所破坏并被带走的地质作用;特指地面被破坏同时物质颗粒(如土壤)被流水、冰川或风所带走。
英wind erosion;
引证解释
地表(如岩石等)被风力逐渐破坏。这种现象在沙漠地区特别显著。
引《文汇报》1992.4.12:“‘雅丹’即风蚀地貌是 罗布 洼地的一大自然景观。”
国语辞典
风蚀
地表被风力逐渐破坏,在沙漠地区特别显著。
网络解释
风蚀
风蚀,即风的侵蚀作用指在风力作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磨蚀并被带走的过程。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
风蚀的主要形态为吹扬、跳跃、滚动、磨蚀和擦蚀。全球遭受风蚀危害的地区分布范围非常广囊括了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和9亿多人口。全球风蚀沙化造成的土壤风蚀面积达3600万平方千米约等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我国国土面积的综合并且仍在不断扩展。风蚀也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质量退化和沙漠化的主要过程之一。
风蚀的字义分解
-
风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 如 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 如 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 如 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 如 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 如 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 如 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 如 风瘫。风湿。 8. 姓。 风 [ fěng ] 1. 古同“讽”,讽刺。
-
蚀
蚀 [ shí ] 1. 损伤,亏缺。 如 侵蚀。腐蚀。蠹蚀。蚀本。 2. 同“食”。
风蚀造句
1、那时间的沙漏慢慢地把未来一点点风蚀成回忆,等到了风烛残年之时,只有满揣记忆那汪洋的清水,直至在手中流失殆尽,等待着坠入无尽的黑暗。
2、公园面积398平方公里。它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观。
3、地质公园内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例如,“蒙古包”、“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4、砂田还可有效地防止风蚀和水蚀,具有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
5、然后车队来到了贫瘠的砂岩山谷,山壁上的凹状石柱像是巨大的管风琴的琴管,风蚀的山岩形成了巧夺天工的雕塑。
6、综合地表破坏及植被盖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最后得出,土壤风蚀率随土地开垦率的增大呈指数增加。
7、北方季风气候对城垣造成很大破坏,多处城垣因受季风侵袭,地面保护植被和保护层受到毁坏,形成了多处风蚀坑。
8、沙漠玫瑰诞生于古若水的河床之中,大多系火山岩浆冷却后经过长期的自然变迁和日晒风蚀形成或是是石英沙在经历了千万年凝结而成。
9、天山西舵,位于冰川环绕之中,只有一条冰谷通往山外草原,冰谷之中,千年寒冰不化,风蚀雪化,奇型异状,甚为壮观的天山冰景。
10、崔木土等区域,分布有零星的裸果木、红砂、柽柳、白刺及合头黎等灌木树种,覆盖度在10%左右,人烟稀少,多为未利用的流动沙地、戈壁滩和风蚀残丘。
风蚀的相关词语
【风蚀】的常见问题
-
风蚀的拼音是什么?风蚀怎么读?
答:风蚀的拼音是:fēng shí
点击 图标播放风蚀的发音。 -
风蚀是什么意思?
答:风蚀的意思是:地表被风力逐渐破坏,在沙漠地区特别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