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斯
- 拼音
- yú sī
- 注音
- ㄩˊ ㄙ
- 繁体
- 於斯
于斯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于斯
同“于此”。
引证解释
同“於此”。
引《楚辞·渔父》:“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国语辞典
于斯
在这里。
例如:「他生于斯长于斯,对此地存有一分热爱。」
网络解释
于斯
1964年5月出生于武汉。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高射炮兵学院通信专业。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于斯的字义分解
-
于
于 [ yú ]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
斯
斯 [ sī ] 1. 这,这个,这里。 如 斯人。斯时。以至于斯。 2. 乃,就。 如 有备斯可以无患。 3. 劈。 如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4. 古同“厮”,卑贱。 5. 古同“澌”,尽。 6. 姓。
于斯造句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 感情的挫折也是一种挫折,可以磨练意志,坚强自我。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自己先准备好嘛。
3、, 中国人民对于斯大林的敬爱,对于苏联的友谊,是完全出于诚意的,任何人的挑拨离间,造谣污蔑,到底都没有用处。
4、, 由于斯里兰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产茶叶品质优良、口味醇正,是出名的绿色饮品。
5、, 请看位于斯德哥尔摩的这幢白色公寓,它的布置具有极简抽象派艺术风格。
6、,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7、, “行派纷争今甚昔,世情冷薄莫于斯。
8、, 九渊觉得,论辩之初,尽管朱熹未臻“无我”之境,自己却更粗心浮气,多亏祖谦“调娱其间,有功于斯道”,但他对自身立论却执之弥坚。
9、, 而雅纳切克虽然在中国名气很小,但在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地位并不亚于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
10、, 危境一至于斯,让我不由又泛起一种小舟浮沉大浪中的感觉。
于斯的相关词语
【于斯】的常见问题
-
于斯的拼音是什么?于斯怎么读?
答:于斯的拼音是:yú sī
点击 图标播放于斯的发音。 -
于斯是什么意思?
答:于斯的意思是: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