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 故
- 拼音
- diăn gù
- 注音
- ㄉㄧㄢˇ ㄍㄨˋ
- 词性
- 名词
- 近义词
- 故事 掌故 典籍 起源
典故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典故
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
例引用典故。
英literary quotation; classical allusion;
引证解释
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
引《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讌见,輒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北史·高隆之传》:“隆之 性好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宋•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压角之来莫究其始, 开元 礼及累朝典故并无其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引清•昭槤 《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其时典故如 屈子 竞渡 子安 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
清•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语杂詼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老舍 《茶馆》第三幕:“‘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国语辞典
典故
有出处、依据的故事典例。
引《北史·卷四三·刑峦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网络解释
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典故的字义分解
-
典
典 [ diǎn ] 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 如 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2. 标准,法则。 如 典章。典制。典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3. 指典礼。 如 盛典。大典。 4. 主持,主管。 如 典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典狱。 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 如 典卖。典押。典契。 6. 姓。
-
故
故 [ gù ] 1. 意外的事情。 如 事故。变故。故障。 2. 原因。 如 缘故。原故。 3. 有心,存心。 如 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 4.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如 故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故人。故乡。故土(故乡)。故园(故乡)。故居。故国(故乡,亦指祖国)。故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故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故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5. 朋友,友情。 如 亲故。沾亲带故。 6. 死亡(指人)。 如 故去。病故。 7. 所以,因此。 如 故此。故而。 8. 古同“顾”,反而。
典故造句
1、他对文史典故非常熟悉,遇到写作需要时,便可信手拈来。
2、这篇文章滥用典故,有些句子读起来有晦涩之感。
3、学步桥是古城邯郸十大景观之一,是邯郸宝贵的历史遗产,特别是“邯郸学步”这个典故,更是家喻户晓。现在学步桥已经建成了一个带状公园,更成了人们早晚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4、典故是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与认识过程中凝炼而成的思想结晶。
5、在标识背面,则写有“春熙”来源的典故———“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字样。
6、但钟鸣的想象不是漫无边际的玄想,而是牵扯东西、挂搭上下地将种种本就灵幻无比的典故、知识、比喻揉捏在一起。
7、在本诗帖中,米芾引用了“吴刚伐桂”的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
8、毋忘在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典故。
9、历史上曾有警醒世人的“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典故。
10、这只神奇宝贝是根据“鲤跃龙门”这个经典故事而出现的。
典故的相关词语
【典故】的常见问题
-
典故的拼音是什么?典故怎么读?
答:典故的拼音是:diăn gù
点击 图标播放典故的发音。 -
典故是什么意思?
答:典故的意思是:有出处、依据的故事典例。
-
典故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典故的近义词是:故事 掌故 典籍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