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 疮
- 拼音
- dòng chuāng
- 注音
- ㄉㄨㄥˋ ㄔㄨㄤ
- 词性
- 名词
- 繁体
- 凍瘡
冻疮的意思
词语解释
冻疮
又名冻风。冷风严寒伤及皮肉气血凝滞而成。多发于手足、耳廓等处。
英frostbite; chilblain; chilblain;
引证解释
局部皮肤因受冷而成的疮多发生在手、足、耳朵等暴露部位。
引《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冻疮》:“冻疮触犯严寒伤气血肌肉硬肿僵。”
清•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宜忌》:“端阳日蒲艾曝乾存贮,生子用以沐浴,兼洗冻疮。”
国语辞典
冻疮
病名。指因冰冻而使局部皮肤组织破坏所形成的疮。
网络解释
冻疮 科普中国
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
冻疮的字义分解
-
冻
冻 [ dòng ] 1.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 如 冻结。冻害。冻馁。 2. 汤汁凝成的胶体。 如 鱼冻。肉冻。 3.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 如 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
疮
疮 [ chuāng ] 1.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如 疮疤。疮口。冻疮。痔疮。
冻疮造句
1、冬季寒冷易发病,御寒保暖莫要忘;冻疮一定早预防,冻成水泡身遭殃;常常按摩是道理,热水浸泡效果强;一早一晚添衣裳,身体健康心情畅!
2、冻疮轻易发生在于手、脚、耳朵或鼻尖等处.
3、奥兹的左脚小趾有冻疮。他的牙齿磨耗得很厉害,反映了他的年纪与饮食。
4、一碗老鸭汤,暖胃暖心房;肉蛋鱼果蔬,日日都点上;进补遵医嘱,乱补五内伤;常搓手脚背,冻疮不生长。愿安康!
5、三伏天,选晴天中午时分,把自己的尿尿在容器中,放太阳下晒热后,用尿往患过冻疮处反复涂抹,不要立即洗去,让它自然干,连涂三天即可防冻疮。
6、红梅俏梳妆,冬至渐渐凉;一碗老鸭汤,暖胃暖心房;肉蛋鱼果蔬,日日都点上;进补遵医嘱,乱补五内伤;常搓手脚背,冻疮不生长。小小贴士,愿君无恙!
7、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
8、夏秋吃黄瓜时,用瓜蒂反复擦常发生冻疮的部位,只要坚持经常,保证不再复发。
9、11月27日爱妻日,男士须“三防”:一防气管炎,小心诱发“妻管严”,二防冻疮,小心变成“软耳根”;三防“情流感”,小心被枕边风吹感冒!
10、感冒的人群以及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腰腿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以及冻疮、鹅掌风等。
冻疮的相关词语
【冻疮】的常见问题
-
冻疮的拼音是什么?冻疮怎么读?
答:冻疮的拼音是:dòng chuāng
点击 图标播放冻疮的发音。 -
冻疮是什么意思?
答:冻疮的意思是:病名。指因冰冻而使局部皮肤组织破坏,所形成的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