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臣
- 拼音
- shǐ chén
- 注音
- ㄕˇ ㄔㄣˊ
- 近义词
- 使者 青鸟使 青鸟
使臣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使臣
旧指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
英envoy;
宋朝专管缉捕的武官。
例把林冲带来使臣房"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63e97eb16>使臣房里寄了监。——《水浒传》
英military officer;
引证解释
宋 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参见“使臣房"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63e97eb16>使臣房”。
引《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使臣"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de11ea2ef>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 张霸 作眼,前去捕获……缉捕使臣一径来到 秋公 园上。”
身负君命出使外国的官员。
引《诗·小雅·皇皇者华》小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
《史记·张仪列传》:“﹝ 秦 ﹞愿以甲子合战以正 殷紂 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唐•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
清•王韬 《使才》:“使臣以忠诚外结异国之知内为朝廷耳目之寄诸国有意外大事立即奏闻,其职綦重焉。”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
引《后汉书·张酺传》:“张酺 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
宋•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护幸而免焉。”
清•孙枝蔚 《句容遇牙含章请题二颜公祠》诗:“身作使臣岁復岁,生死何曾闻金鑾。”
国语辞典
使臣
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
引《左传·成公二年》:「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
宋朝称专管缉捕罪犯的武官。
引《水浒传·第八回》:「且说两个防送公人把林冲带来使臣房里寄了监。」
《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即时差缉捕使臣马翰跟三日内要捉钱府做不是的贼人。」宫廷的乐官。
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淳熙间德寿宫龙笛色使臣四十名,每中秋或月夜令独奏龙笛。」
网络解释
使臣
宋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张霸作眼,前去捕获……缉捕使臣一径来到秋公园上。”参见“使臣房”。
使臣的字义分解
-
使
使 [ shǐ ] 1. 用。 如 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2. 派,差谴。 如 使唤。使命。使女。 3. 让,令,叫。 如 迫使。 4. 假若。 如 假使。即使。 5. 奉命办事的人。 如 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
臣
臣 [ chén ]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 如 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如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3. 古人谦称自己。 4. 古代指男性奴隶。 如 臣仆。臣虏。
使臣造句
1、贤明的君主使用臣子,使臣下尽忠而不越过自己的职权,使臣下尽职而不越过职责范围。
2、每日只听闻密探来报,某某大夫又宴请了赵国使臣,急得中山王食不知味,寝不安席。
3、使臣们均看到彼此眼中的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初露锋芒,鞭笞天下的大秦君侯,才露狰狞,便夭折了。
4、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和信仰各异的传教士曾经来来往往于此地,蒙古、萨菲、大不列颠、俄罗斯各大帝国的使臣们经过此地,留下了血迹斑斑的足迹。
5、乾隆继承了祖父康熙风流潇洒的基因,曾六下江南,被一位外国使臣戏称为出入无常的“马上朝廷”,并留下了数不尽的风流韵事。
6、百官群僚、番国使臣朝贺天后于肃天门,山呼千岁,内外命妇人谒。
7、调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8、帝尧(祁)二十九年(壬子,前2289)春天,僬侥国派使臣来中国进贡,献了三支“没羽箭”。
9、元军第一次东征日本失利之后,来年,忽必烈仍然派遣使臣出使日本,对日本进行威胁。
10、忽都思得到消息,明白这正是决战的天赐良机,于是立刻将蒙古使臣斩首示众,然后征发举国之兵,准备前往叙利亚同怯的不花决一死战。
使臣的相关词语
【使臣】的常见问题
-
使臣的拼音是什么?使臣怎么读?
答:使臣的拼音是:shǐ chén
点击 图标播放使臣的发音。 -
使臣是什么意思?
答:使臣的意思是:①.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②.宋朝称专管缉捕罪犯的武官。③.宫廷的乐官。
-
使臣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使臣的近义词是:使者 青鸟使 青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