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别
- 拼音
- zhēn bié
- 注音
- ㄓㄣ ㄅㄧㄝˊ
- 词性
- 动词
- 繁体
- 甄別
- 近义词
- 鉴别
- 反义词
- 笼统
甄别的意思
词语解释
甄别
考核鉴别。
例辄更采集补阙凡一首一首,以朱书甄别,为时后百一方。——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甄别真伪。
英discriminate;
审查区分。
例甄别行状。
英screen;
引证解释
鉴别,区别。
引晋•葛洪 《抱朴子·论仙》:“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世人犹尠能甄别。”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明•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人製作各有奇处,观者自当甄别。”谓审核官吏的行状资历而分别去留。
引《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騭 於是条于时事业在 荆州 界者 诸葛瑾、陆逊 …… 石干 十一人甄别行状。”
《新唐书·于休烈传》:“代宗 嗣位甄别名品, 元载 称其清谅。”
清•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甄别之道贪与廉而已。”
叶圣陶 《城中·前途》:“要办好这里的警政非把他们严加甄别不可。”泛指选择淘汰。
引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凡武学分其目为两科……每科必分数班岁加甄别,以为升降。”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附属小学收费比普通小学贵些这无异是一种甄别结果是衣衫过分褴褛冠履甚至不周全的孩子就很少了。”
国语辞典
甄别
鉴别、区分。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南朝梁·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辄更采集补阙,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近鉴别
反笼统
审察优劣决定去取。
引《元史·卷一七〇·张昉传》:「入为中书省左右司郎中甄别能否,公其黜陟人无怨言。」
《文明小史·第六〇回》:「索性拼著精神细细的甄别其中或有奇材异能亦未可知。」
网络解释
甄别
甄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zhēn bié,意思是鉴别,区别,强调认真、慎重地鉴别审查辨别,考核鉴定。出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论仙》。
甄别的字义分解
-
甄
甄 [ zhēn ] 1. 审查,鉴别。 如 甄审。甄别。甄选。甄录(选择录用)。甄品(鉴别品评)。甄拔(甄别人材而荐举使用)。 2. 制造陶器的转轮;制造陶器。 如 甄陶(引申为对人的陶冶和造就)。 3. 姓。
-
别
别 [ bié ] 1. 分离。 如 别离。别情。别绪(离别时离别后的情感)。分别。告别。久别重逢。分门别类。 2. 差别。 如 霄壤之别。 3. 分类。 如 类别。性别。职别。级别。派别。 4. 另外的。 如 别人。别号。别字。别墅。别论。别开生面。 5. 卡住,插住,绷住。 如 别针。别花。 6. 不要,不准。 如 别动。 别 [ biè ] 1. 〔~扭〕不顺心,不相投(“扭”读轻声)。
甄别造句
1、在这一部分中,特别对赵佶绘画作品的甄别、书法的审美价值分析及画谱的编著情况等作了补充分析。
2、科学家们运用一种名为“基因切片”的技术,对四种不同品牌香烟上的细菌进行了甄别,最后得到的细菌名录简直可以充当一本微生物学教材,这些细菌包括:不动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和绿脓杆菌。
3、我们的研究工作显示,专门的紫外线感光物质能使皮肤细胞迅速甄别紫外光线并作出反应。
4、这些分析把材料和甄别结果成系统地摆在我们面前,丰富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
5、照同样办法,一群人得经过甄别方可分别列入无害的,可疑的以及肯定有罪的几类。
6、前往菩萨级别路径的一部分,就是需要甄别你的引导者.
7、如此不加甄别地特事特办,未免有“傍大款”的嫌疑。
8、铨叙是考试院的另一项基本职权,包括甄别登记、任用分发、官等官俸、考绩奖惩、退休抚恤等,考试院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法规。
9、而被吞回的钱会在机器内部进行甄别,有问题的钞票会自动进入废票箱,其他用户取款时不会遇到假钞。
10、惠普推出了全新的耗材移动认证标签,新标签集三种认证方式于一体,为消费者带来“移动”查伪的全新体验,让消费者甄别耗材真伪更加轻松、准确。
甄别的相关词语
【甄别】的常见问题
-
甄别的拼音是什么?甄别怎么读?
答:甄别的拼音是:zhēn bié
点击 图标播放甄别的发音。 -
甄别是什么意思?
答:甄别的意思是:①.鉴别、区分。②.审察优劣,决定去取。
-
甄别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甄别的近义词是:鉴别
-
甄别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甄别的反义词是: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