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ù

拼音
chù mù
注音
ㄔㄨˋ ㄇㄨˋ
词性
动词
繁体
觸目

触目的意思

词语解释

触目chù mù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attracting attention;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引证解释

  1. 目光所及。

    《晋书·习凿齿传》:“来达 襄阳触目悲感"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60dad404a>触目悲感略无欢情。”
    宋•欧阳修 《采桑子》词:“归来恰似 辽东 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沈从文 《新景与旧谊·新湘行记》:“忽然又来到这么一个地方记忆习惯中的文字不免过于陈旧了触目景物人事却十分新。”

  2. 显眼;引人注目。

    明•无名氏 《鸣凤记·拜谒忠灵》:“忠义关心奸邪触目,莫非感慨。”
    清•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曹禺 《雷雨》第一幕:“触目的是一张旧相片很不调和地和这些精致东西放在一起。”

国语辞典

触目chù mù

  1. 目光所及,眼睛所看到的。

    《晋书·卷八二·习凿齿传》:「吾以去五月三日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网络解释

触目

触目,指目光所及,眼睛所看到的。见《晋书·习凿齿传》:“来达 襄阳 ,触目悲感,略无欢情。”

触目的字义分解

  • 触 [ chù ] 1. 抵、顶。 抵触。“羝羊触藩,赢其角”。 2. 碰,撞。 触礁。触电。触动。触摸。触发。触犯。触怒。 3. 遇着。 接触。触觉(jué)。触目惊心。触角(jiǎo)。触景生情。触类旁通。 4. 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 感触。忽有所触。

  • 目 [ mù ] 1. 眼睛。 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2. 看,视。 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目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 条目。纲举目张。 5. 名称。 数目。巧立名目。 6. 标题。 目录。 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 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 8. 孔眼。 网目。 9. 指为首的人。 头目。

触目造句

1、为了保护幼童,电视应该减少播出触目惊心的可怕画面。

2、他触目伤怀,唏嘘之情,不能自已。

3、走马看花,触目皆新,“流水碧于前渡日,桃花红胜去年时”,因作三题,亦为三论,夹叙夹议管窥蠡测,急不择言,也不顾文体“四不象”,只是把所见所闻所思尽快掏给读者。

4、潜水协会成员郑正纲、郑正俊、钱明泉分别潜下澎湖最大的内海湾青湾、时里海域,他们在水深仅三公尺的水中观察半小时,触目所及都是死鱼。

5、旁边,放着个药瓶子,说明触目惊心。

6、天渐渐转热,时不时听得见木棉花啪的一声自高空坠落,满地落红,触目惊心。红花落尽之时,漫天便突然飘起了雪白轻盈的木棉絮血红的花魂化作似雪的飞絮起舞了,头顶上木棉絮纷纷扬扬地随风起舞、飞扬、缠绕、分离、缓落......李秋沅

7、河山触目尽生哀,叹息神州几霸才!牧马久惊侵禹域,蛰龙无术起风雷。

8、孩子们受饥荒煎熬,无辜者被压迫者折磨,孤弱无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儿子眼中变成可恶的累赘,以及世上触目皆是的孤寂、贫寒和痛苦无情地嘲弄着人们对于生活的“乌托邦”式幻想。

9、酒店装潢气派不凡,大厅充满复古贵气,触目所及的任何一件壁画或是艺术品,都是来自18至19世纪货真价实的古董。

10、但跑到楼下大厅时,触目所及的一幕却让他目瞪口呆。

触目的相关词语

【触目】的常见问题

  1. 触目的拼音是什么?触目怎么读?

    答:触目的拼音是:chù mù
    点击 图标播放触目的发音。

  2. 触目是什么意思?

    答:触目的意思是:目光所及,眼睛所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