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 白
- 拼音
- zào bái
- 注音
- ㄗㄠˋ ㄅㄞˊ
- 繁体
- 皁白
皂白的意思
词语解释
皂白
黑色和白色。引喻为正确与谬误。
例不分青红皂白。
英black and white—right and wrong;
引证解释
亦作“皁白”。
黑与白。多比喻非与是。
引《诗·大雅·桑柔》“匪不能言胡思畏忌” 汉•郑玄 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皁白言之於王也。”
晋•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膺 谓 覲 曰:孟軻 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弟於是何太无皂白邪!”唐•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岂期数有迍否天皂白"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49584df1f>无皂白。”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新郑狱》:“公以无质实叱去之。二人下,皆以官无皂白。”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五家邻居》:“﹝母子两人﹞一到了我对面的屋子就不分皂白地把那位外省的年轻女子毒打了一顿。”佛教称僧徒和俗人。僧徒衣黑,俗人衣白,故称。也称缁素。
国语辞典
皂白
黑白。比喻事情的是非原委。「皂」文献异文作「皂」。
引《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句下汉·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不是鬼疾言个皂白怎地得却回来?」
网络解释
皂白
皂白,汉语词汇。
拼音:zàobái,
释义:指黑色和白色引喻为正确与谬误
出处是《诗·大雅·桑柔》。
皂白的字义分解
-
皂
皂 [ zào ] 1. 黑色。 如 皂靴。不分皂白(喻不问是非)。 2. 差役。 如 皂隶(古代贱役,后专以称衙门里的差役)。
-
白
白 [ bái ]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 如 白色。白米。 2. 明亮。 如 白昼。白日做梦。 3. 清楚。 如 明白。不白之冤。 4. 纯洁。 如 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 如 空白。白卷。 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 如 白忙。白说。 7. 没有付出代价的。 如 白吃白喝。 8. 陈述。 如 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9. 与文言相对。 如 白话文。 10. 告语。 如 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11. 丧事。 如 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12. 把字写错或读错。 如 白字(别字)。 13. 政治上反动的。 如 白匪。白军。 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 如 白族。白剧。 15. 姓。
皂白造句
1、他不分青红皂白,劈头朝我打来。
2、妈妈正在气头上,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小芳骂了一顿。
3、暴力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针对非战斗人员而不是战斗人员,以及针对合法目标的过度行为。
4、一个警察不问青红皂白地开了火。
5、衙役把他拖到大堂上,不分皂白,先痛打了一顿。
6、三是1904点,是极限位,破了这个点,笔者不问青红皂白坚决清仓,也可以说反弹已经结束。
7、泪眼模糊的聋汉国模起他的梧桐杆子,像出大殃仪仗中的开路先锋显道神一样,不分青红皂白,不管皇亲国戚,一顿胡抡,抡着谁谁倒霉,碰着谁谁遭殃。
8、甜梦还没褪去,强睁着惺忪的睡眼,就被父亲一把抱起,噗咚放到篓子里,不说青红皂白担起就跑。
9、当时,一位七旬老者,没参与泼大粪事件,可县公安局不分青红皂白,将其抓走,关了7天。
10、施拉姆得出了不分皂白的结论:瞧,阶级斗争和辩证法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
皂白的相关词语
【皂白】的常见问题
-
皂白的拼音是什么?皂白怎么读?
答:皂白的拼音是:zào bái
点击 图标播放皂白的发音。 -
皂白是什么意思?
答:皂白的意思是:黑白。比喻事情的是非原委。「皂」文献异文作「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