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 篌
- 拼音
- kōng hóu
- 注音
- ㄎㄨㄥ ㄏㄡˊ
- 词性
- 名词
箜篌的意思
词语解释
箜篌
古代来自西域的译词。一种拨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
英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
引证解释
古代拨弦乐器名。有竖式和卧式两种。
引《史记·孝武本纪》:“祷祠 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应劭 云:武帝 令乐人 侯调 始造箜篌。”
《隋书·音乐志下》:“今曲项琵琶、竪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
《旧唐书·音乐志》:“﹝箜篌"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3c31c8af7>卧箜篌﹞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箜篌"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424b1afb5>竖箜篌 汉灵帝 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一作“三”)弦,竪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郭沫若 《哀时古调》诗之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国语辞典
箜篌
乐器名。古代一种弦乐器。形状似瑟而较小弦数不一,少至五根,多至二十五根。用木拨弹奏。
网络解释
箜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杜佑的《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箜篌的字义分解
-
箜
箜 [ kōng ] 1. 〔~篌〕古代弦乐器,像瑟而比较小,弦数从五根至二十五根不等。
-
篌
篌 [ hóu ] 1. 〔箜~〕见“箜”。
箜篌造句
1、在那远古时期,也发生过同样的故事,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还是说,今夜的我,就是那个女子,就是几千年来谈着箜篌等待着的温柔谦卑的灵魂。席慕蓉
2、尘缘葬,皆付于桑壤;聆箜篌,仍兀自戗戗。青冥未知此情长,吾生吾爱葬云荒。洛天依
3、在众人一哄而起对李曦这首箜篌诗的啧啧赞叹中,很快就有人绕过这个弯弯来,当下众人看向李曦的眼神便大多带了几分羞惭。
4、吕光轻轻拍手,宫内丝竹声起,竖箜篌,铜鼓,笙箫,答腊鼓,各种乐器纷纷而起,动听的曲调让人如痴如醉zaojv.c om。
5、箜篌改写历史作品了,作品名为《羽扇纶巾》希望以前对同人支持的大大们能够继续关注大大的新作。
6、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纳兰容若
7、羯鼓、腰鼓、答腊鼓、鸡娄鼓节奏分明,箫、横笛、筚篥、铜角、箜篌抑扬顿挫,让人仿佛置身皇廷。
8、在他的建议下,白居易让商玲珑又找到几位能歌善舞的小姐,组成一个乐班,商玲珑弹箜篌,谢好好弄古筝,陈宠和陈平分别吹奏觱篥和笙。
9、演奏者的乐器种类繁多,经专家研究确认的乐器有方响、箜篌、拍板、腰鼓、琵琶、答腊鼓、笙、笛等,堪称一支演奏散乐的小型乐队。
10、一阵轻风刮过,一排排拴在长廊扶手的红绳铜铃,晃动出空灵悦耳的声音,如箜篌弹奏出的奇篇乐章,清冷、婉转。
箜篌的相关词语
【箜篌】的常见问题
-
箜篌的拼音是什么?箜篌怎么读?
答:箜篌的拼音是:kōng hóu
点击 图标播放箜篌的发音。 -
箜篌是什么意思?
答:箜篌的意思是:乐器名。古代一种弦乐器。形状似瑟而较小,弦数不一,少至五根,多至二十五根。用木拨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