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拼音
zhī wú
注音
ㄓ ㄨˊ
繁体
之無

之无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之无zhī wú

  1. 之字与无字。

  2. 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引证解释

  1. 之字与无字。

    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2. 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国语辞典

之无zhī wú

  1. 之字与无字,指极浅易的字。参见「不识之无」条。

    《聊斋志异·卷八·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网络解释

之无

之无,指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之无的字义分解

  • 之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 “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 久而久之。 7. 往,到。 “吾欲之南海”。

  • 无 [ wú ] 1. 没有,与“有”相对;不。 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之无造句

1、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我在网上最近发出的都是言之无物的东西。变化可能会很突兀,可众所周知,大凡突兀都是因为没看到那渐变的过程。

3、全国劳动模范这一光荣称号,时传祥当之无愧。

4、整个演讲内容让人觉得十分枯燥,且言之无物,台下的人多不感兴趣。

5、写作的人常感“书到用时方恨少”、“言之无文”,那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出了问题。

6、在当今这个知识社会,不时之无的人已很少了。

7、对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我们必须口诛笔伐,使之无处容身。

8、他在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好,“三好学生”他是当之无愧的。

9、李明那段故事虽然鲜为人知,但却是可歌可泣的,他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10、我正干着的这个话儿对我来说,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之无的相关词语

【之无】的常见问题

  1. 之无的拼音是什么?之无怎么读?

    答:之无的拼音是:zhī wú
    点击 图标播放之无的发音。

  2. 之无是什么意思?

    答:之无的意思是:之字与无字,指极浅易的字。参见「不识之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