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

拼音
hú jiā
注音
ㄏㄨˊ ㄐㄧㄚ
词性
名词

胡笳的意思

词语解释

胡笳hú jiā

  1.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

引证解释

  1.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 汉•张骞 从 西域 传入, 汉•魏 鼓吹乐中常用之。

    汉•蔡琰 《悲愤诗》之二:“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嚶嚶。”
    唐•岑参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緑眼胡人吹。”
    宋•张孝祥 《浣溪沙·坐上十八客》词:“同是 瀛洲 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元•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韵悠悠胡笳慢品阿来来口打番言。”
    清•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未数里,闻胡笳声远作。”

国语辞典

胡笳hú jiā

  1. 乐器名。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是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因最初为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故称为「胡笳」。

网络解释

胡笳 (乐器)

胡笳(Hú Jiā)是蒙古族边棱气鸣乐器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该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

胡笳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乐队伴奏是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吹奏乐器。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笛子。

胡笳的字义分解

  • 胡 [ hú ]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 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 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 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 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 胡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 “狼跋其胡。”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 笳 [ jiā ] 1. 〔胡~〕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胡笳造句

1、胡笳曲的旋律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就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2、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蔡文姬

3、尤其擅长心理战,当初他一曲胡笳,吹散了几万胡人骑兵,这就是场经典的心理战,跟韩信的四面楚歌之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4、战马嘶鸣,胡笳喑哑,秉旄仗钺,策马弹汗山。

5、“索儿”是汉朝时期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乐器中的一种,至今已有千百年的扫描二维码,敬请关注本报专副刊公众微信号“B座西窗”。

6、唐代著名琴曲,与《大胡笳》并称《胡笳两本》。

7、比如胡笳十八拍、胡旋舞、阳关三叠,今人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8、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9、陈去嵩手中长刀却一时宛似龙飞凤翥,夭矫九天,一时又如千年老藤,紧盘密曲,刚刚还似胡笳悲歌,激越无俦,转眼又仿佛新芽微吐,生意柔然。

10、塞外的荒凉,一代风流才女欲去还休那难舍难分的历史瞬间,被定格在那如泣如诉的“胡笳十八拍”的幽咽中。

胡笳的相关词语

【胡笳】的常见问题

  1. 胡笳的拼音是什么?胡笳怎么读?

    答:胡笳的拼音是:hú jiā
    点击 图标播放胡笳的发音。

  2. 胡笳是什么意思?

    答:胡笳的意思是:乐器名。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是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因最初为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故称为「胡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