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 郎
- 拼音
- shì láng
- 注音
- ㄕˋ ㄌㄤˊ
侍郎的意思
词语解释
侍郎
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
例兵部侍郎。
英assistant minister;
引证解释
古代官名。 秦 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门户,有丞。
引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
《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
清•赵翼 《陔馀丛考·侍郎郎中》:“葢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 汉 始有。”古代官名。 汉•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 隋 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 清•雍正 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
引《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
刘昭 注引 蔡质 《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臺试初上臺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唐•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 曾开 等引古谊以折之 檜 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於书吏。”古代官名。 晋 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国语辞典
侍郎
职官名:(1) 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 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
网络解释
侍郎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
侍郎的字义分解
-
侍
侍 [ shì ] 1. 伺候,在旁边陪着。 如 服侍。侍立。侍者(侍奉左右的人)。侍从。侍读(给帝王讲学的人)。侍坐。侍役(仆人)。
-
郎
郎 [ láng ]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如 大郎。郎才女貌。 2. 对某种人的称呼。 如 货郎。女郎。 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 如 郎君。 4. 封建时代的官名。 如 郎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郎。员外郎。 5. 姓。 郎 [ làng ] 1. 〔屎壳~〕“蜣螂”的俗称。
侍郎造句
1、不久又升任中书侍郎,赐爵广平县男.
2、五年二月任刑部右侍郎,“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就是由翁同和发现诸多疑窦,并提出重审。
3、蜀司空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业,性豪侈,强市人田宅,藏匿亡命于私第,置狱,系负债者,或历年至有瘐死者。
4、叙功,加兵部右侍郎,赉银币,世?j锦衣千户。
5、比较一下照片上右边第三人,其他书中,位于照片右侧签约的清廷全权代表除奕劻、李鸿章外的第三人的脸常漫漶难辨,而此次展出的历史原照揭开了谜底,这第三个代表为外务部右侍郎联芳。
6、脸上薄施粉黛,一身浅绿色裙装。头上斜簪一朵摘的白芙蓉,除此之外只挽一支碧玉七宝玲珑簪,以彰显我是吏部侍郎的女儿,并非一般的小家碧玉,可以轻易小瞧了我去。流潋紫
7、前世左部少侍郎罗辰,被午门问斩,烈日异变,浴火重生在阴魂山脉的魔道宗门中,续写一篇华丽的仙道传奇!!
8、丙申,凤阁侍郎张锡坐赃配循州。
9、协理京营戎政的兵部侍郎王家彦,如何才能振刷营务,王家彦称。
10、同月,安禄山赴任,玄宗敕令中书门下三品以下正员外郎长官、绪司侍郎、御史中丞于鸿胪寺亭子祖饯。
侍郎的相关词语
【侍郎】的常见问题
-
侍郎的拼音是什么?侍郎怎么读?
答:侍郎的拼音是:shì láng
点击 图标播放侍郎的发音。 -
侍郎是什么意思?
答:侍郎的意思是:职官名:(1) 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 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