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 语
- 拼音
- sú yǔ
- 注音
- ㄙㄨˊ ㄩˇ
- 词性
- 名词
- 繁体
- 俗語
- 近义词
- 俗话 俚语 俗谚 鄙谚
- 反义词
- 雅语
俗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
俗语
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例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本为吏期不对。——《汉书·路温郐传》
英flok adage; common saying;
引证解释
民间流传的说法。
引《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即不为 河伯 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
引《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既是没才的这们少俗语説的好,‘物以稀为贵’,岂不是没才的到成了宝贝了吗?”
丁玲 《一九三一年春上海》之一:“那是因为‘主贤客来勤’。 萧云 几乎说出这句俗语来。”方言土语。
引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濡水 ……西北入 难河。‘濡’、‘难’声相近 狄 俗语讹耳。”
唐•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所以 晋•楚 方言、 齐 鲁 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
朱光潜 《艺文杂谈·<但丁的“论俗语”>》:“他( 但丁 )所谓俗语就是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 拉丁 )相对立的各国人民大众所用的地方语言。”指当地的习惯称呼。
引《红楼梦》第五五回:“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补仁諭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
国语辞典
俗语
通俗流行的话语。
引《红楼梦·第五七回》:「岂不闻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原来劳航芥自到了香港在港督那里挂了号,管理诉讼等事俗语就叫作律师。」
近鄙谚 俚语 俗谚
反雅语
网络解释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俗语的字义分解
-
俗
俗 [ sú ]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如 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如 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如 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 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 如 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
语
语 [ yǔ ] 1. 话。 如 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 如 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 如 手语。旗语。 4. 说。 如 细语。低语。 语 [ yù ] 1. 告诉。 如 不以语人。
俗语造句
1、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2、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3、俗语用得好确实能显得词汇丰富,语言活泼,但是也要注意过犹不及,更本质的危害。
4、当地另一个餐馆老板特别提到当地的一句俗语:“狗肉滚三滚,神仙坐不稳。”。
5、研究海南闽方言与民俗关系,得出闽方言区民俗孕育和产生了闽方言俗语。
6、“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在广东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
7、正应了那句俗语,剃头挑子一头热。
8、当然起这么早,这里面还存了无利不起早这句俗语。
9、除了粤味十足的现场展示之外,现场还设有多个趣味互动游戏、粤语急口令、俗语猜猜看让大众亲身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
10、又叫榛鸡,本身没有多大,却是山中奇珍,俗语里说的“天上龙肉,地上驴肉”。
俗语的相关词语
【俗语】的常见问题
-
俗语的拼音是什么?俗语怎么读?
答:俗语的拼音是:sú yǔ
点击 图标播放俗语的发音。 -
俗语是什么意思?
答:俗语的意思是:通俗流行的话语。
-
俗语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俗语的近义词是:俗话 俚语 俗谚 鄙谚
-
俗语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俗语的反义词是:雅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