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则
- 拼音
- yī zé
- 注音
- ㄧ ㄗㄜˊ
- 词性
- 数量词
- 繁体
- 一則
一则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则
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表数量。一项一条。如:新闻一则;启事一则。
引证解释
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
引《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汉•王充 《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
引《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
《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
巴金 《雾》六:“一则因为这件事很重要二则他害怕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说话时不免现出激动的样子。”表数量。一项,一条。
例如:新闻一则;启事一则。
国语辞典
一则
一条、一项。
例如:「一则新闻」、「一则广告」。
分条叙说数事时用以表示第一条或并列的二条。
引《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例如:「便利超商有很多个好处:一则民生小用品齐全二则价格合理公道三则设置密度大购买方便。」
网络解释
一则
一则,拼音yī zé,是指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
一则的字义分解
-
一
一 [ yī ]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3.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4.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5.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7.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9.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10.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
则
则 [ zé ] 1. 模范。 如 以身作则。 2. 规程,制度。 如 规则。总则。原则。细则。 3. 效法。 如 则先烈之言行。 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 如 闻过则喜。 5. 表示转折,却。 如 今则不然。 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 如 此则余之罪也。 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 如 一则房子太小,二则参加的人数多。 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 如 则甚(做什么)。 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 如 新闻两则。
一则造句
1、无论何时当你在网上或杂志里看到一则广告并认为“我需要它”时,强迫自己再考虑一下。
2、这一则则真挚的情,让我不能呼吸不能自已!
3、把当天的经历诉诸文字,想预先看到你如何运用一则趣闻或者一段生活插曲,把粗糙的日常生活素材变成小说的形式。
4、奸民之甘为夷用者,一则贪彼重利,一则畏我科条,今若予以自新,悬以重赏,必有自拔来归为我间谍者。
5、如果一个孤寡鳏独者,多年流落街头无人认养,可以算一则新闻。
6、韦荣景近日,一则“广西某中学副校长对学生‘暴力剪发’”的新闻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7、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有这样一则记载,说唐代崔安潜崇奉佛教,不用荤食,宴请同僚也是如此,用面团及蒟蒻之类染作颜色,做成豚肩、羊臑、脍炙模样。
8、【龙虎网报道】扬子晚报据中国经营报报道9月7日,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则极为简短却耐人寻味的公告,让一个国资房企老总落马的消息得到印证。
9、他说了一则轶闻作为讲话的引子.
10、英国的一份八卦花边新闻小报曾经报道:研究表明“风流的周末”会危及你的心脏;同时另一家报纸刊登一则大标题为“通奸者们,注意了!”的文章。
一则的相关词语
【一则】的常见问题
-
一则的拼音是什么?一则怎么读?
答:一则的拼音是:yī zé
点击 图标播放一则的发音。 -
一则是什么意思?
答:一则的意思是:①.一条、一项。②.分条叙说数事时,用以表示第一条或并列的二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