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识 时 务
不识时务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识时务
不了解当前的情势或潮流。
引证解释
不了解当前的情势或潮流。
引《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賁中郎将 邓騭当朝贵盛,闻 霸 名行欲与为交, 霸 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晋书·孝友传·颜含》:“于时论者以 王导 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太常 冯怀 以问於 含含 曰:‘ 王公 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一九二七年以后的反动就是这种不识时务的结果。”
国语辞典
不识时务
原意是不识抬举后亦指不知时尚机运以求通达。也作「不达时务」。
引《后汉书·卷三六·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数人皆被操灭,天下无人矣。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权。」
不识时务的字义分解
-
不
不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不 [ fǒu ] 1.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
识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 如 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 如 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 见识。远见卓识。 识 [ zhì ] 1. 记住。 如 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
时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 如 时间。时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 如 时代。古时。 3. 泛指一段时间。 如 时光。时令。时分。 4. 现在的,当前的。 如 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5. 常常。 如 时常。学而时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 如 时序。四时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如 时钟。时差(chā)。 9. 某一时刻。 如 按时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 如 时而。时阴时晴。 11. 机会。 如 时机。待时而动。 12. 姓。
-
务
务 [ wù ] 1. 事情。 如 事务。任务。公务。特务。不识时务(不认识时代潮流和当前形势)。 2. 从事,致力。 如 务工。务实(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务虚。当务之急。 3. 追求。 如 好(hào )高务远。 4. 必须,一定。 如 务必。务须。除恶务尽。 5. 旧时收税的关卡(现多用于地名)。 如 曹家务(在中国河北省)。 6. 姓。
不识时务造句
1、文天祥宁死不降的选择,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不识时务,但他的崇高气节却赢得了后人景仰。
2、要认清形势,不识时务的人是要碰壁的。
3、所以,当庄子笑话孔子不识时务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这种笑话本身是建立在取消时务的基础之上的。
4、我的一个朋友,花了六七年时间出了一部学术价值极高的专著,弄了个副教授,而他的妻子用了一个暑假,东抄抄,西拼拼,居然也搞出一本书,也弄个副教授,他笑妻子学术水平低,而妻子反而嘲笑他不识时务,效率太低。
5、最终,我相信任何主张更加激烈的党际竞争和意识形态策略的民主党人都是不识时务的。
6、这两天的运动会,也有好多摄影人,有时候得避免和他们站在同样的位置,但有得找到不错的角度,有时候一些不识时务围观者还会挡在你前面,破坏了美感。
7、对外经贸大学人力资源专家陈胜军直言不讳的指出:"可以说,他这种就是不识时务的行为。"。
8、不是我不识时务,我是实在没办法才来求你办事的。
9、袁绍很不爽,以前可没发现孙坚如此不识时务,端的是不当人子。
10、如果在个别的地块,稗草比稻子多,那稻子就反而难以生长了,人们对于稗草也不以为奇了,还会惊奇于少数稻子怎么不识时务,还厕身其间。
不识时务的相关词语
【不识时务】的常见问题
-
不识时务的拼音是什么?不识时务怎么读?
答:不识时务的拼音是:bù shí shí wù
点击 图标播放不识时务的发音。 -
不识时务是什么意思?
答:不识时务的意思是:原意是不识抬举,后亦指不知时尚机运以求通达。也作「不达时务」。
-
不识时务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不识时务的近义词是:不知世务 不通时宜 率由旧章 因循守旧 率由卓章 不识时变
-
不识时务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不识时务的反义词是: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 见风使舵 不主故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