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shū

拼音
guó shū
注音
ㄍㄨㄛˊ ㄕㄨ
词性
名词
繁体
國書

国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国书guó shū

  1. 国史。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亦专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即国字。

引证解释

  1. 国史。

    《魏书·高祐传》:“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
    《北史·崔光传》:“光 与 李彪 共撰国书。”
    唐•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汉•魏 之 陆贾、鱼豢晋•宋 之 张璠、范曄,虽身非史职,而私撰国书。”

  2. 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亦专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

    《隋书·东夷传·倭国》:“大业 三年其王 多利 思比孤 遣使朝贡……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
    宋•胡宿 《论北界点集事宜》:“选差能专对近臣往使北戎,与议定国书,固其邻好。”
    《元史·世祖纪三》:“命兵部侍郎 黑的 、礼部侍郎 殷弘 齎国书復使 日本。”
    《清史稿·礼志十》:“德国 亲王 亨利 入覲帝幸 颐和园,御 仁寿殿亨利 公服入递国书,帝慰劳之。”

  3. 即国字。

    元•揭傒斯 《题邹福诗后》:“余在阁中时, 福 又从 林希颜 学国书。”
    清•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製国书不用 蒙古 、汉字。”

国语辞典

国书guó shū

  1. 派遣国家元首介绍其使节给外国元首的正式文件或使节卸任时,向该国元首呈递的辞别信。前者称为「到任国书」后者称为「辞任国书」。

网络解释

国书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分为派遣国书和召回国书召回国书一般在新任大使或公使递交派遣国书时一并递交。外交使节一般在递交国书后方能正式履行职务。

国书有正本、副本之分正本加封,副本不封口。正本由派遣国元首签署外交部长副署,由使节亲自向驻在国元首递交。副本则印上国家元首、外交部长的签名,不签署。

国书的字义分解

  •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 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 2. 特指中国的。 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 3. 姓。

  •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 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 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3. 文件。 证书。说明书。 4. 写字或写的字。 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5. 写文章。 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6. 字体。 草书。隶书。楷书。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 说书。听书。

国书造句

1、骆家辉前往北京递交国书后,将正式成为美国驻华大使。

2、中国新世纪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学部委员.

3、其实,我们翻开中国书法史,可以看到任何一位草书大家都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而不是随意地鬼画符。

4、我校是中国书法教育特色学校。

5、在一次美国书展上该书被拿出来展卖.

6、当地时间27日,主题为“感知中国,共创未来”的2015美国书展全球市场论坛中国主宾国活动在纽约贾维茨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7、在退休后的10年里,他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传承中国书画文化,发挥余热帮助他人,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又快乐,他便是季学峰老人。

8、琉球人素好书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国书法名家,纷纷重金求书,视为至宝,一时间在琉球书名风靡。

9、九成宫全国书法大赛举办,书法大赛。

10、为了让人民法庭标识更庄重、醒目,人民法庭标识字体统一使用老宋体(简体),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的传承。

国书的相关词语

【国书】的常见问题

  1. 国书的拼音是什么?国书怎么读?

    答:国书的拼音是:guó shū
    点击 图标播放国书的发音。

  2. 国书是什么意思?

    答:国书的意思是:派遣国家元首介绍其使节给外国元首的正式文件,或使节卸任时,向该国元首呈递的辞别信。前者称为「到任国书」,后者称为「辞任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