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字词语
共 279 条词语
-
词牌名。又名《忆吹箫》。取传说中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为名。双调,九十五字至九十七字。共有六体。前段皆十句,四平韵;后段九至十一句,四或五平韵。宋晁补之、李清照等皆有作。[查看详情]
-
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郭子仪。[查看详情]
-
即英国剑桥大学物理系。筹建于1871年,开创物理学系统性实验的新时代。先后培养出近三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该实验室作出的发现有电子、元素的转变、电离层、中子、脉冲星等;设计和制造出的仪器设备有阴极射线管、质谱仪、威耳逊云室、雷达、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等。[查看详情]
-
喻人虽小而志气大。[查看详情]
-
著名图论问题之一。邮递员从邮局出发送信,要求对辖区内每条街,都至少通过一次,再回邮局。在此条件下,怎样选择一条最短路线?此问题由中国数学家管梅谷于1960年首先研究并给出算法,故名。[查看详情]
-
一定时期内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企业、事业等单位购买公用消费品的货币额。社会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购买办公用品、职工劳动保护福利用品、书报杂志、文娱体育用品等。[查看详情]
-
(谚语)有志气的人,即使遭遇挫折也不走回头路。也作「好马不吃回头草」。[查看详情]
-
战胜战败,是作战者经常遇到的事。比喻事情不可能总是成功的。多用以鼓励人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失望。清·洪升也作「胜负乃兵家常事」。[查看详情]
-
比喻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明白。[查看详情]
-
1922年1月13日,香港海员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至2月底罢工人数增至十万余人。3月4日,大批工人离开香港回广州,行至九龙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阻拦、镇压,当场打死四人,伤数百人,造成“沙田惨案”。工人坚持罢工,迫使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恢复工会、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者家属等条件。3月8日罢工胜利结束。[查看详情]
-
(谚语)夫妻之间的争吵,极易消除。[查看详情]
-
谓寡不敌众。[查看详情]
-
又称“湘赣苏区”。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1929年5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恢复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1年成立了中共湘赣省委和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3年6月,根据地的红军组成红第六军团。1934年8月,红六军团撤离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湘中转移,留下的红军和地方武装,继续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查看详情]
-
毫无办法 使花儿不谢落。比喻腐朽的、反动的、没落的东西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也指无法挽回的败局。[查看详情]
-
①.亦作“吃到五谷想六谷”。②.谓贪得无厌。[查看详情]
-
同“树欲静而风不止”。[查看详情]
-
同“打破砂锅璺到底”。[查看详情]
-
剧本。法国博马舍作于1775年。西班牙塞维勒城的阿尔马维华伯爵钟情于贵族小姐罗西娜,而罗西娜被垂涎于她的监护人巴托洛医生严加看管。伯爵听从理发师费加罗计谋,乔装进入罗西娜家与罗西娜成婚。及至巴托洛发觉,罗西娜已成为伯爵夫人。[查看详情]
-
(谚语)兔子不吃自己窝旁的草,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比喻不在乡里作恶或不侵犯周围人的利益。也作「兔儿不吃窠边草」。[查看详情]
-
孩子溺水在河里,岸上的亲娘却无法搭救。比喻眼看亲人受苦而毫无办法。[查看详情]
-
战国时,齐宣王喜听吹竽之声,且每次都要求三百人合吹。有位南郭处士,不会吹竽,但却混杂其中,享受很好的待遇。宣王死后,湣王继位,他喜欢听一个人独吹,南郭先生衹好逃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数;或比喻以不好的东西冒充场面;有时也用于自谦之辞。[查看详情]
-
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空为别人辛苦忙碌,自己得不到一点好处。[查看详情]
-
适:往;宿:夜;舂:舂米,把谷类的壳捣掉。远行百里的人要连夜舂米,准备粮食。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查看详情]
-
见“出头椽儿先朽烂”。[查看详情]
-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方式改变系统的内能。其定量关系为:外界传递给系统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和系统对外所做的功的总和。[查看详情]
-
①.比喻一个人有一份工作,互相替代不了;也比喻每人各有岗位,各有职责,互相配合,缺一不可。②.比喻作风踏实,不轻举妄动。[查看详情]
-
谓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可以加快进程。[查看详情]
-
简称“港”。在珠江口东侧,临南海。面积1092平方千米。人口630.7万(1995年)。市区在香港岛北部和九龙半岛南端,中隔深水港。1842年后被英国侵占。1997年7月1日起中国恢复行使主权,设特别行政区。西太平洋海空交通枢纽。自由港。转口贸易发达。工业多为出口加工型。世界重要的黄金市场和金融中心。[查看详情]
-
比喻拼着作很大的牺牲。[查看详情]
-
油画。法国塞尚作于1890-1894年。画面上的苹果、台布、篮子、瓷瓶和桌子都被减少成为最简单的体积。整幅画以柔和的玫瑰色和蓝色背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色彩和谐、微妙。[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