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字词语
共 296 条词语
-
俟:等待。人的寿命很短,等待黄河变清是不可能的。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查看详情]
-
亦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查看详情]
-
四肢不劳动,分不清五谷。语出后用以形容读书人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实用的生活知能。[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五四运动后各地组织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群众团体。1920年3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组织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随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以共产主义小组为核心的公开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团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团结教育青年,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培养党的干部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查看详情]
-
地位仅次于帝王。泛指地位崇高。[查看详情]
-
长篇小说。周克芹作。1979年发表。许茂老汉有九个女儿。十年动乱中,大女儿因丈夫金东水被批斗,含恨离世。四女儿秀云与造反起家的郑百如离婚后,不愿离开故乡再嫁。1975年,县工作组进村搞整顿,金东水恢复原职,郑百如停职检查。这时,全国又掀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工作组被迫撤离。作品情节引人入胜,刻画人物细腻,乡土气息浓厚。[查看详情]
-
比喻害人的人或事物,人人痛恨。[查看详情]
-
见“一日纵敌,数世之患”。[查看详情]
-
说话算数,坚定不移。也作「说一不二」、「说一是一」。[查看详情]
-
面对眼前的恶果,追悔从前的错失,却已经来不及了。也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查看详情]
-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查看详情]
-
谓明珠出于水泽,则人皆取而含之。比喻君权旁落,则人皆谋夺之。[查看详情]
-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查看详情]
-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得胜利成功。也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查看详情]
-
亦作“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查看详情]
-
《吕氏春秋·审为》:“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后以“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指虽不居官,仍关怀朝政。[查看详情]
-
长期培训军队,以备外敌入侵时应急之需。元·高文秀清·洪升也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查看详情]
-
也称“操行评定”。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作的评价。在中国,由中小学班主任担任,一学期或一学年评定一次,一般只写评语,不评等级。[查看详情]
-
(谚语)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鸡犬吃了剩下的仙药,也随之升天。见晋·葛洪《神仙传·卷六·刘安》。后比喻一个人做官得势,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著沾光。[查看详情]
-
比喻自作自受,心甘情愿。[查看详情]
-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取胜利成功。也作「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入兽穴,安得兽子」。[查看详情]
-
同“项荘舞剑,意在沛公”。[查看详情]
-
中国对世界各地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1947年9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办英语广播,后增加日语。1978年5月改现名。使用“北京广播电台”呼号。除英、法、日、俄、西班牙、阿拉伯等数十种外语外,还有汉语普通话以及粤话等汉语方言对外广播。[查看详情]
-
事态已经难以挽回,别无良策,唯有一走了事。也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三十六著,走为上著」。[查看详情]
-
诗篇名。唐代杜甫作。公元763年作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获悉唐军击败安史叛军,喜极而作本诗。诗中抒发惊喜之情,语气欣快,浮想联翩。[查看详情]
-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喻培伦(云纪)、林时爽、方声洞等一百余人英勇牺牲,后经广州人民收殓遗骸七十二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查看详情]
-
顺从道德的必然昌盛,违逆道德的必趋灭亡。《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裴松之注引〈司马彪战略〉曰:「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也作「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查看详情]
-
(谚语)比喻福祐不会接连而来,祸害却会接踵而至。汉·刘向也作「福无重受日,祸有并来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查看详情]
-
日月运行天空,江河流经大地。比喻恒古不变,历久不衰。[查看详情]